【八月份意識形態學習資料】深化黨的理論創新 做好意識形態工作
時代是思想之母,實踐是理論之源。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這個重大命題本身就決定,我們決不能拋棄馬克思主義這個魂脈,決不能拋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個根脈。堅守好這個魂和根,是理論創新的基礎和前提?!币庾R形態關乎旗幟,關乎道路,關乎國家政治安全,是為國家立心,為民族立魂的工作。新時代的意識形態工作面臨新形勢,擔負新使命,迫切需要深化黨的理論創新,指導新的社會實踐。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意識形態領域形勢發生了全局性、根本性轉變。但是,置身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如何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使全體人民在理想信念、價值理念、道德觀念上緊緊團結在一起,始終是新時代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道路上一道必答題,而深化黨的理論創新是其中應有之義。
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和社會主義方向
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的根本制度?!吨腥A人民共和國憲法》以法律形式明確我國是馬克思主義指導下,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馬克思主義是立黨立國之本,是新時代意識形態工作的根本遵循?;厮莅倌陯槑V歲月,中國共產黨建立新中國,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正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偉大實踐成果,充分說明馬克思主義是中華民族在世界新一輪動蕩變革期中激流勇進,實現中國夢的思想法寶。當前,世界浪潮風起云涌,多邊主義與單邊主義激烈碰撞,和平發展與霸權主義近身纏斗,命運共同體與“本國優先”相互博弈,競爭的實質在于綜合國力,根本在于社會制度之爭,在于意識形態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新時代新征程,面對復雜多變的國內外形勢,更要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的根本制度,一方面不斷推進基于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新飛躍;另一方面,積極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指導解決意識形態領域的現實問題,始終保持其指導地位不動搖。
社會主義道路是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集中體現。堅持社會主義道路是社會主義國家制度的本質要求,也是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必由之路。做好新時代的意識形態工作,既需要堅持底線思維,也需要堅持極限思維。秉持實踐精神,在價值理念上充分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先進性和引領作用,解決精神領域的現實問題,深入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充分發揮其在文化建設、輿論導向、社會風尚等諸多領域的引領作用、培根鑄魂作用。同時,始終堅持人民至上,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融入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建設全過程,解決物質與精神的共同富裕的時代訴求,不斷增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深化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
這是新時代意識形態工作中國化、時代化的必由之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創造了世所罕見的兩大奇跡,成功的秘訣在于從不生搬硬套馬克思主義,而是尊重基本事實,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新時代的意識形態工作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首先要繼承實事求是的優良傳統,逢山開路,遇河架橋,緊緊依靠廣大人民,在中華大地上開展工作。“歷史條件的多樣性,決定了各國選擇發展道路的多樣性”,意識形態工作沒有放之四海皆準的統一模式,對于國外意識形態建構與維護的經驗更不能削足適履地生搬硬套。多樣化的現實矛盾都有其特殊性與時代烙印,新時代的意識形態工作要因變而新,依變而強。
這是新時代意識形態工作的自信源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精粹,是中華民族共同體的意識形態的價值表達。新時代意識形態建設強化文化的涵養作用,是對馬克思主義實踐性本質特征的張揚,滿足了人民對高質量精神生活的需求,進一步提升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生命力、感召力和凝聚力,成為增進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的精神源泉。為此,要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權和話語權,彰顯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對背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文化思潮積極批判,凝聚全體社會昂揚向上的精氣神。除此之外,還要加大優秀文化成果的供給,制作更多像《典籍里的中國》《中華詩詞大會》《覺醒年代》《狂飆》這樣廣受好評的優秀作品,以群眾喜聞樂見的話語形式、表現方式講述中國之路、中國之治,讓人民在歷史大視野中看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磅礴偉力,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
高質量服務中國式現代化建設
把握歷史主動,在建設現代化強國過程中培根鑄魂。世界新一輪動蕩變革不可避免地影響著我們,需要意識形態工作要有新思路、新方法、破解新難題。意識形態工作是為國家立心、為民族立魂的工作,培根鑄魂是其時代使命。為此,必需持之以恒地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國家、社會、公民三個層面規制了價值準則,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奠定了堅實的形而上基礎。新時代意識形態工作以價值觀塑造、引領為核心任務,立足于問題意識,強化服務導向,在建設實踐中彰顯工作實效。除此之外,還要積極發揮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涵育作用。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中國革命文化相互融合、砥礪,經過實踐檢驗的優秀成果。必須把握歷史主動,把優秀文化資源用好、用足、助力新時代意識形態凝聚力的涵育。
守正創新,保障中國式現代化建設行穩致遠?!敖ㄔO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使全體人民在理想信念、價值理念、道德觀念上緊緊團結在一起”,必然要守住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制度這個“正”,在此基礎上再創新,形成全社會的高度認同。新時代意識形態工作要大興調查研究之風,及時了解人民所需、所盼、所急,有效滿足人民在物質精神領域的文化需要,把風險矛頭化解在萌芽之中,夯實意識形態的凝聚力。除此之外,必須緊緊依靠人民的力量,走群眾路線,不斷匯聚人民的磅礴偉力,激發奮斗意志,增強“四個自信”,聚合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向心力。
牢牢把握網絡意識形態的主導權
網絡是新時代意識形態工作的主陣地?!瓣嚨厥且庾R形態工作的基本依托”,也是不同意識形態激烈斗爭的主戰場。新時代是數字化的網絡時代,世界是沉浸在數字中的新世界,意味著人、物、社會、思想均統攝在網絡世界中。意識形態必然無法脫離于網絡,決定了意識形態工作的主陣地就是網絡。截至2022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到10.67億,互聯網普及率達到75.6%,手機網民比例為99.8%,年齡進一步向中老年群體滲透,全民皆網民已成不爭的事實。正如總書記所指出的:“當今世界,誰掌握了互聯網,誰就把握時代主動權;誰輕視了互聯網,誰就會被時代所拋棄。一定程度上可以說,得網絡者得天下?!毙聲r代的意識形態工作必須牢牢把握網絡意識形態的主導權,用好網絡平臺,講好中國故事,傳遞中國精神,收獲馬克思主義的“忠粉兒”“鐵粉兒”,鞏固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在網絡中的主導權。
把握歷史主動,積極有為開展網絡治理。意識形態的時代化特征,要求我們必須主動有為,抓住網絡科技帶來的紅利。把握網絡科技的發展趨勢,創新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傳播路徑,不斷提升網絡工作質量,形成“向上向善”的強大正能量。為此,要做到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敢抓敢管,還要在強化網絡治理基礎上優化新時代文化產品供給,解決供需矛盾,讓廣大網民在網絡世界中感受到精神上的富足。
扎實有效化解社會風險
負面情緒是社會風險遞增的心理動因。各類矛盾風險是相互交織、相互作用的,如果防范不及,應對不力,就會傳導、疊加、演變、升級。這就要求意識形態工作不能停留于表象,要深入本質,注重從具體利益出發理清工作思路,明確工作目標,創新工作方法,及時化解各類矛盾,防止演化為社會負面情緒。新時代的意識形態工作始終“以百姓之心為心”,代表人民、為了人民,就能得到人民的擁護,從而把社會風險降到最低程度。
因勢利導地識別、解決社會矛盾。新時代的意識形態工作就是要圍繞“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開展工作。一方面,要高屋建瓴地加強對意識形態領域重大問題的分析研判,加強對重大戰略性任務的統籌指導,推動重大部署,重要人物的落實。另一方面,從人民生活的具體層面入手,因勢利導地了解矛盾起源、定位矛盾源頭,消解矛盾后果。在不斷解決矛盾的運動過程中,增進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彰顯新時代中國特色意識形態工作的人民性和實踐性優勢。
(朱海龍,作者系廣東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研究基地特約研究員、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
【本文系國家社會科學基金2018年度教育學一般課題“新時代大國公民與價值觀認同研究”(課題號:BEA180114)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