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份警示教育學習資料】健全精準發力標本兼治的監管體系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指出,“強化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和監督責任”,“健全加強對‘一把手’和領導班子監督配套制度”。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五次集體學習時,從五個方面對進一步健全全面從嚴治黨體系作出系統部署,強調要健全精準發力、標本兼治的監管體系。我們要一體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黨的建設的重要思想、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黨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堅決扛起管黨治黨政治責任,馳而不息健全精準發力、標本兼治的監管體系,不斷將監督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為治理效能,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
堅持問題導向、真管真嚴,保持精準發力、標本兼治的清醒堅定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把管黨治黨責任擔在肩上,做到敢管敢嚴、真管真嚴、長管長嚴。必須發揚徹底自我革命精神,把嚴的基調、嚴的措施、嚴的氛圍一貫到底,奔著問題去、對著根源治,既治標又治本,提高管黨治黨的精準性、實效性。
加強對權力制約監督的必然要求。我們黨全面領導、長期執政,面臨的最大挑戰就是對權力的監督。權力是最大的腐蝕劑。從查處的腐敗案件看,權力不論大小,只要不受制約和監督,都可能被濫用,走向異化、導致腐敗。解決這個問題,不能靠西方所謂的政黨輪替和三權分立,根本上要靠黨的自我革命,依靠黨自身力量堅持真理、修正錯誤,發現問題、糾正偏差。健全精準發力、標本兼治的監管體系,是黨強化自我監督、實現自我凈化的重要制度保障,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讓特權現象和腐敗問題無所遁形。
應對黨情黨風新動向的必然要求。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定不移全面從嚴治黨,反腐敗斗爭取得壓倒性勝利并全面鞏固,黨內政治生態煥然一新,黨風政風為之一振。但形勢依然嚴峻復雜,黨內存在的思想不純、組織不純、作風不純等突出問題尚未得到根本解決,黨面臨的“四大考驗”“四種危險”將長期存在,腐敗存量尚未見底,增量仍在發生,查處的案件仍然數量大、涉案金額高,表現形形色色、花樣翻新,腐敗問題產生的土壤和條件尚未徹底根除。必須克服已經嚴到底、嚴到位的厭倦情緒,密切關注和分析研判黨情黨風新動向,以更加科學、更加嚴密、更加有效的思路舉措,健全精準發力、標本兼治的監管體系,一刻不停縱深推進全面從嚴治黨。
深化反腐敗斗爭的必然要求。標本兼治是我們黨總結長期反腐敗實踐形成的重要理念。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堅持不懈強力反腐,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反腐敗斗爭不斷在深化中發展、在發展中深化。當前,反腐敗斗爭已經進入深水區,必須堅持“全周期管理”,深化標本兼治、系統施治,不斷健全監管體系,拓展反腐敗斗爭深度廣度,推動防范和治理腐敗問題常態化、長效化,堅決打贏反腐敗斗爭攻堅戰持久戰。
堅持系統觀念、辯證思維,健全精準發力、標本兼治的從嚴機制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持黨性黨風黨紀一起抓、治病強身相結合。這要求我們更加突出運用治理的理念、系統的觀念、辯證的思維,有效貫通增強黨性、嚴守紀律、砥礪作風,通過全方位、全過程、全周期從嚴治理,把嚴的要求體現到管黨治黨各方面各環節,落實到黨的各級組織和全體黨員身上。
改進黨員管理機制。黨員是黨的肌體的細胞,細胞合格方能肌體強健。要適應黨員隊伍思想觀念、價值取向、就業方式、生活方式的深刻變化,抓實黨員教育培訓,著力加強黨性修養,教育引導黨員始終牢記第一身份是共產黨員,第一職責是為黨工作,第一目標是為民謀利;抓嚴黨的組織生活,突出政治性、時代性、原則性、戰斗性,深化落實“三會一課”、組織生活會、民主評議黨員、談心談話、主題黨日等制度,打通嚴肅黨內政治生活“最后一公里”;抓好黨員日常管理,探索新興領域黨員管理方式,把每名黨員都納入黨組織的有效管理中,對不合格黨員嚴肅穩妥處置,既從嚴要求又體現組織關懷,使每名黨員都成為一面鮮紅的旗幟。
完善從嚴管理監督干部機制。黨要管黨,首先是管好干部;從嚴治黨,關鍵是從嚴治吏。嚴把干部選用關,對政治上有問題的一票否決、廉潔上有問題的堅決排除,堅決防止“帶病提拔”“帶病上崗”。加強對干部全方位管理和經常性監督,堅持管思想、管工作、管作風、管紀律一體推進,把行為管理與思想管理統一起來、工作圈管理和社交圈管理銜接起來、八小時之內管理和八小時之外管理貫通起來,讓干部習慣在受監督和約束的環境中工作生活。突出年輕干部教育管理監督,扣好廉潔從政“第一粒扣子”。
健全正風肅紀常態化機制。黨風問題關系執政黨的生死存亡,加強紀律建設是全面從嚴治黨的治本之策。無數案例證明,不正之風是滋生腐敗的溫床,黨員“破法”無不始于“破紀”。堅持把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做實經常性紀律教育,強化紀律執行,切實讓鐵紀“長牙”、發威,讓黨員干部重視、警醒、知止。紀律是標尺,“四種形態”是刻度,要深化運用“四種形態”,抓早抓小、防微杜漸、層層設防,實現“懲治極少數”與“管住大多數”協同并進。持續加固中央八項規定堤壩,常態長效糾“四風”樹新風,健全風腐同查同治工作機制,堅決斬斷由風及腐鏈條,不斷涵養新風正氣。
完善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工作機制。準確把握“懲、治、防”辯證統一關系,把不敢腐的強大震懾效能、不能腐的剛性制度約束、不想腐的思想教育優勢融于一體,推動各項措施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實施過程中相互促進、在工作成效上相得益彰。在不敢腐上持續加壓,始終堅持無禁區、全覆蓋、零容忍,有貪必肅、有腐必反,絕對不能回頭、不能松懈、不能慈悲,永遠吹沖鋒號,不斷釋放全面從嚴、一嚴到底的強烈信號;在不能腐上深化拓展,前移反腐關口,深化源頭治理,做深做實以案促改促治,以紀法剛性約束推動實現查處一案、警示一片、治理一域;在不想腐上正本清源,上好黨性教育必修課,用好警示案例“活教材”,加強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夯實拒腐防變的思想根基。
堅持有效覆蓋、貫通協同,織密精準發力、標本兼治的監督網絡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堅持黨的自我監督和人民監督相結合,促進各類監督貫通協調。監督是治理的內在要素、重要環節。必須堅持黨的集中統一領導,促進各類監督既依照自身職責發揮效能,又目標一致、關聯互動,形成配置科學、權責協同、運行高效的監督網,使監督體系契合黨的領導體制,融入國家治理體系。
發揮黨內監督主導作用。黨的執政地位決定了黨的自我監督是最基本的、第一位的,黨的自我監督有力有效,其他監督才能發揮作用。突出黨內監督政治屬性,站穩黨內監督無例外堅定立場,強化政治監督,深化政治巡視全覆蓋,以監督實效筑牢政治忠誠。確保黨內監督常態化落實,綜合運用平時觀察、談心談話、檢查抽查、列席民主生活會、受理信訪舉報、督促巡視巡察整改、提出紀檢監察建議等形式,把日常監督實實在在做起來。強化黨委(黨組)主體責任、書記第一責任,加強對各類監督主體的領導和統籌,充分發揮黨委(黨組)全面監督、紀委監委專責監督、黨的工作部門職能監督、基層黨組織日常監督、黨員民主監督作用,構建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監督體系。
強化紀委監委專責監督。紀檢監察機關是黨內監督和國家監察專責機關,在黨和國家監督體系中處于主干位置、發揮保障作用,要圍繞高效監督、從嚴執紀、精準問責等,不斷提升履職水平。健全“組組”協同監督、“室組”聯動監督、“室組地”聯合辦案機制,推進紀律監督、監察監督、派駐監督、巡視監督更加協同高效。在更大范圍整合運用基層監督力量,提升基層紀檢監察機關監督能力,推動監督下沉、監督落地,完善基層監督體系。善于運用信息化手段提升監督水平,拓展大數據監督應用場景,探索建立權力運行可查詢、可追溯的反饋機制,提高監督實時性、精準性、互促性。
推動各類監督貫通協同。黨和國家監督體系中,各領域各環節監督具有很強的關聯性互動性,每一種監督都會對其他監督產生重要影響,也都需要其他監督協同配合,必須上下統籌、聯動推進。促進黨內監督與人大監督、民主監督、行政監督、司法監督、審計監督、財會監督、統計監督、群眾監督、輿論監督等各類監督貫通協調,形成同題共答、常態長效的監督合力。強化統籌謀劃,突出制度支撐,加強各類監督貫通協調的工作原則、責任分工、配合機制的研究探索,健全完善貫通協調聯席會議、信息溝通、線索移送、成果共享等工作機制,積極推進各類監督力量整合、程序契合、工作融合。
堅持突出重點、靶向聚焦,強化精準發力、標本兼治的治理效能
健全監管體系,重在聚焦、貴在精準,必須管好關鍵人、管到關鍵處、管住關鍵事、管在關鍵時,以重點突破帶動整體推進,營造積極健康、干事創業的政治生態和良好環境。
聚焦“兩個維護”強化政治監督。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政治監督是督促全黨堅持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的有力舉措。把嚴明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擺在突出位置,聚焦政治忠誠、政治安全、政治責任、政治立場、黨內政治生活,著力發現和解決“七個有之”問題,堅決糾正政治偏差,及時消除政治隱患。緊緊圍繞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具體化、精準化、常態化上下更大功夫,堅持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到哪里,監督檢查就跟進到哪里,健全政治要件閉環監督、“回頭看”等機制,確保政令暢通、令行禁止,把堅定擁護“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落到實處。
聚焦“關鍵少數”強化日常監督。“一把手”和領導班子是各級黨組織落實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黨中央決策部署的關鍵所在,“一把手”違紀違法最易產生催化、連鎖反應。認真貫徹《中共中央關于加強對“一把手”和領導班子監督的意見》,圍繞執行制度、落實決策、履行責任、行使權力等,用足用好談話提醒、政治生態研判、述責述廉、動態更新廉政檔案等,不斷增強監督實效。強化對“一把手”自上而下的監督,推動上級“一把手”抓好下級“一把手”,及時發現問題、糾正偏差。將“一把手”和領導班子履行管黨治黨政治責任、貫徹民主集中制、執行重大事項請示報告制度、插手干預重大事項、落實“三重一大”集體決策等情況作為日常監督的重點,督促嚴于律己、嚴負其責、嚴管所轄,實現以管好“關鍵少數”帶動“絕大多數”的綜合效應。
聚焦重點領域強化專項監督。金融、國企、醫藥、基建工程和招投標等領域權力集中、資金密集、資源富集,腐敗易發多發。持續深化重點領域腐敗問題專項整治,緊盯新型腐敗和隱性腐敗,動真碰硬、深挖徹查,堅決糾治政商“旋轉門”“逃逸式辭職”等突出問題,堅決防止領導干部成為利益集團和權勢團體的代言人、代理人,堅決清理系統性腐敗風險隱患。把重點領域正風肅紀反腐與深化改革、完善制度、促進治理貫通起來,壓實各方責任,整合監督力量,從制度層面堵塞漏洞、補齊短板,實現常態化監督、長效化治理。深入剖析重點領域深層次問題,研究制定凈化重點領域政治生態實施意見,一個領域一個領域治理,一個問題一個問題解決,統籌推進割除毒瘤、清除毒源、肅清流毒,以風清氣正政治生態涵養良好發展生態。
(作者系遼寧省委常委、省紀委書記,省監委代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