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特邀國內權威院前急救專家領航賦能 助力構建高質量院前醫療急救體系
4月8日,中國醫院協會急救中心分會秘書長、北京急救中心培訓部主任陳志教授應邀來蘭,為“2025年全省院前急救醫務人員培訓班”開展專題授課。
本次課程以“突發事件應急醫療救援國際標準與中國實踐”為主題,陳志教授立足全球視野與本土經驗,從突發事件應急醫療救援的核心概念與分類分級體系,到“檢傷分類-快速處置-科學轉運”的全流程救援原則,拓展至信息整合、交通優化、物資統籌、風險預判等16項關鍵要素管理,深度剖析分級響應機制與多機構協作模式。針對批量傷員處置規范,陳志教授結合國內外典型案例,通過情景模擬推演強化“黃金1小時”救援策略,同時提出構建跨區域救援協同網絡的具體路徑,為提升應急救援體系標準化、專業化水平提供了理論支撐與實踐范本。
隨后,陳志教授為省緊急醫療救援中心全體干部職工開展了一場題為“心肺復蘇指南更新與臨床應用”的專題培訓。
培訓圍繞2024版心肺復蘇指南核心更新要點展開講解,重點解析了胸外按壓深度與頻率優化、AED(自動體外除顫儀)早期介入策略等內容,結合典型急救案例,強化“兩個觸角一張網”(向基層延伸、與上級醫療機構聯動,構建覆蓋全域的信息化急救網絡),解決急救資源分布不均、響應滯后等問題。通過“觸角”延伸擴大覆蓋范圍,通過“網”實現資源整合與智能化管理,最終提升急救成功率。授課內容緊密銜接國際前沿標準,對切實提升區域急危重癥救治效率和推動全省院前急救標準化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專題授課結束后,陳志教授在省緊急醫療救援中心分管領導陪同下赴甘肅省蘭州市榆中縣,深入縣、鄉、村三級醫療機構調研院前急救體系建設情況。此次調研旨在為優化基層急救資源配置、推動急救信息化建設提供科學依據,助力甘肅省構建高效、協同的院前急救網絡。
陳志教授先后走訪了甘肅和平醫院、榆中縣第三人民醫院、榆中縣定遠鎮衛生院及安家營村衛生室,實地考察各級醫療機構的急救人員、設備配置,人員培訓,急救響應流程及信息化應用情況。在榆中縣人民醫院,重點觀摩了急救中心運行模式,并與調度員、一線醫護人員就急救資源調度、院前院內銜接等問題展開交流。在安家營村衛生室,他詳細詢問了村醫在緊急情況下如何與上級醫院聯動,并強調村級衛生室是急救網絡的“神經末梢”,必須確保急救信息傳遞暢通、轉診機制高效。陳志教授對榆中縣近年來在基層急救能力提升方面取得的成效表示肯定,尤其是鄉鎮衛生院通過配備標準化急救設備、定期開展技能培訓,顯著縮短了偏遠地區急救響應時間。
調研中,陳志教授特別關注基層急救信息化建設的痛點與需求。他指出,當前院前急救的難點在于信息孤島和資源分散,亟需通過數字化手段實現統一調度、遠程會診和智能預警。
針對調研發現的問題,陳志教授提出三點建議,一是構建覆蓋縣鄉村的急救信息共享平臺,打通各級醫療機構數據壁壘;二是加強基層急救人員信息化技能培訓,提升數字化工具應用能力;三是探索“云急救”模式,通過遠程醫療支持彌補基層專家資源不足。
此次調研成果將為全國基層院前急救網絡建設提供重要參考,助力實現“黃金救援圈”全覆蓋目標,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