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熱線,晝夜守護——高效應對本年度首個“120”呼救高峰紀實
初夏的五月,本應是生機盎然的時節(jié),然而甘肅省緊急醫(yī)療救援中心的調度大廳內,電話鈴聲此起彼伏,鍵盤敲擊聲密集緊湊,氣氛緊張而有序。數據顯示,2025年5月,中心120調度平臺共接聽電話33114通,派車6383次,日均派車200余次,較去年同期增長明顯。分析表明,此次呼救高峰主要受到以下因素疊加影響:季節(jié)性心腦血管、呼吸系統疾病高發(fā);旅游旺季啟動,外地游客突發(fā)急癥增多等。驟然增加的呼救量,對信息調度科的響應速度、資源調配能力和人員耐力都提出了嚴峻考驗。
面對焦急甚至語無倫次的呼救者,調度員們展現出了極強的專業(yè)素養(yǎng)和心理素質。她們運用標準化、規(guī)范化的問詢流程,在極短時間內冷靜、清晰地詢問關鍵信息:事發(fā)地點(精確到門牌號或顯著標志物)、主要癥狀或傷情、聯系方式。調度員平均派車時間48秒,平均受理時間118秒,每一個問題的設計都直指核心,力求在最短時間內精準定位、判斷病情輕重緩急。
基于問詢獲取的信息,調度員迅速對急救需求進行科學分級。對于心跳呼吸驟停、嚴重創(chuàng)傷、急性胸痛、卒中、呼吸困難等危及生命的急危重癥,立即啟動最高優(yōu)先級響應,指令最近的待命救護車火速前往。同時,充分利用智能調度系統,實時監(jiān)控全市救護車動態(tài)位置,統籌規(guī)劃最優(yōu)行駛路線,最大限度縮短急救反應時間。
在救護車到達前的寶貴“空窗期”,調度員的專業(yè)指導顯得尤為重要。對于心臟驟停患者,調度員立即化身“電話里的急救醫(yī)生”,清晰、沉著地指導現場人員進行心肺復蘇(CPR);對于氣道異物梗阻、嚴重出血、分娩等情況,提供標準化的自救互救指導,為患者贏得黃金搶救時間。5月,調度員共計心肺復蘇指導36例,哽噎1例,其中4例電話指導直至院前醫(yī)生接手,心跳恢復送入醫(yī)院。電話指導復蘇成功率達11.11% 。這種“電話接通,急救即開始”的模式,已成為挽救生命的關鍵一環(huán)。
調度大廳沒有硝煙,卻時刻上演著與死神的賽跑。呼救量的持續(xù)高位運行,意味著調度員們承受著巨大的身心壓力。
高峰時段,調度席位滿負荷運轉,一個電話剛掛斷,下一個鈴聲已響起。2025年5月,調度員電話指導率達95.83%,雖然一分鐘內就能派出救護車,但派出車后要針對不同患者給予相應指導,短則3分鐘,長則10余分鐘。她們常常連續(xù)數小時緊盯屏幕,精神高度集中,水杯放在手邊卻顧不上喝一口。一個班次下來,嗓子沙啞、眼睛干澀、腰背酸痛是常態(tài)。
她們每天要傾聽大量包含痛苦、焦慮、恐懼甚至混亂的聲音。從突發(fā)心梗的呻吟、車禍現場的呼救,到意外事故的慌亂描述……調度員必須在感同身受的同時,保持絕對的理性和專業(yè),快速剝離情緒干擾,提取關鍵信息。這種情感勞動帶來的壓力不容小覷。
當萬家燈火團圓時,調度大廳的燈光總是格外明亮。無論是“五一”假期還是尋常周末,調度員們始終堅守在崗位上。對她們而言,節(jié)假日常常意味著更繁忙的呼叫量。放棄與家人的團聚,守護城市的安寧,是她們無言的承諾。
面對不斷變化的疾病譜和突發(fā)事件類型,信息調度科始終將業(yè)務培訓放在首位。定期組織學習最新急救知識、強化地理信息熟悉度、開展案例分析和心理疏導,確保每一位調度員都能在高壓下保持最佳狀態(tài),持續(xù)提升調度效率和質量。
“每一個呼入的電話,都承載著一個家庭急切的希望。我們快一秒,患者就多一分生的希望。” 一位資深調度員樸實的話語道出了全體調度員的心聲。她們雖然不直接出現在急救現場,卻是整個院前急救鏈條中至關重要的“大腦”和“第一響應人”。她們的聲音,是絕望中的燈塔;她們的指令,是連接生命希望的橋梁。
在迎接“120”首個呼救高峰過程中,甘肅省緊急醫(yī)療救援中心信息調度科以專業(yè)的素養(yǎng)、高效的協作和頑強的意志,經受住了考驗,有力保障了全市急救指揮調度工作的平穩(wěn)運行。她們的辛勤付出,默默守護著蘭州這條永不間斷的“生命熱線”,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崇高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