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份法治教育學習資料】堅持以習近平法治思想為指導 守正創新 加快推進法學教育現代化
2023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二十屆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體學習時提出,建設教育強國是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強調要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為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有力支撐。推進法學教育現代化是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的重要內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推進教育現代化的一系列要求,為我國加強法學教育尤其是新時代法治人才培養指明了方向。廣大法學教育工作者要深入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守正創新,加快推進法學教育現代化,更好發揮法學教育基礎性、先導性作用。
當今,我國法學教育繁榮發展、百花齊放。在諸多實驗、探索、嘗試之中,要進一步強調守正,在守正的基礎上創新。
守正,就是要保證法學教育正確的政治方向。要以堅持黨對教育事業的全面領導為根本保證,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以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為根本目標,以服務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重要使命,以教育理念、體系、制度、內容、方法、治理現代化為基本路徑,以支撐引領中國式現代化為核心功能,最終是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我們法學教育工作者、法學教育機構要對黨的教育事業絕對忠誠,在法學教育的過程之中,要始終嚴守政治標準。從培養方案開始,到教材建設、課程建設、師資隊伍建設、課程實施等全過程,始終把握好法學教育“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根本問題、建設教育強國的核心課題。法學教育工作者要把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深刻思考法學教育的目標和方向,讓理想信念真正持久地注入到學生的頭腦之中,培養一大批積極投身于國家法治建設事業的人才。
守正,意味著要保證基礎學科、傳統學科的重要地位,要保證厚基礎、嚴要求。要讓法學教育的被培養者明確了解實證法的基本要求,具備法科學生的基本素養,把握法學的基礎概念、基本理論、基本邏輯,做到法學概念準確、規范明晰、體系清楚,由此提升學習能力、思維能力、表達能力,成為卓越法治人才。如果打不好基礎,我們培養的法治人才就有可能在那些高精尖的問題上栽跟頭、做誤判、說錯話。所有復雜的問題都是由簡單問題整合而成的,所有宏大的系統都是由基本的單元構建而成的。只有打好基礎,才能更好地面對挑戰。法學教育培養的絕不是夸夸其談、只能抽象地描述理想和社會目標的空談者,而是要培養能夠在法治建設一線踏實工作的實干家。
法學教育要做到銳意創新,在法治人才培養的過程中找到新的生長點,通過創新提升法治人才培養的總體水平。要做到創新,不僅要考慮教師和管理者聯動、共同創新的主體問題,也要考慮在教學內容上進行創新的內容問題,還要考慮通過小步快走、積極實驗、試點先行、相互學習創新的方式問題。其中,最為主要的是內容創新的問題。有必要關注以下方面:
首先,推動學科領域創新。要想使法治人才的培養緊跟時代、不斷創新,需要在新興學科、交叉學科上下功夫,要在中國法治發展急需的涉外法治領域下功夫。涉外法學科包括了我們原有的很多領域,比如國際法各個方向,涉外經濟法、刑法和民商法向外拓展的部分,特別是經濟法向外拓展的部分。要進一步強化國際法的基本原理和相關國家法律規范的教學研究,開展國別法、比較法、區域法的教學。
其次,推動教學模式和方法創新。教學要激發學生的探索欲望,啟迪學生的思想智慧。其中包括以網絡教學尤其是網絡協同教學的方式拓展閉塞的空間、整合分割的空間,突破人才培養的空間限制;通過科研帶教學的方式不斷提升法學教育的思想性、開拓性、新穎性、挑戰性,探索新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手段,通過小班授課、翻轉課堂、課堂研討等方式活化教學手段;通過模擬法庭、模擬仲裁、模擬立法等一系列方式使學生熟悉法律工作的真實場景。
最后,推動對外開放合作創新。法治人才培養尤其是涉外法治人才培養,需要恢宏的視野、開放的態度。因此,要強調國內外教學機構之間的有效合作,整合法學教育資源;推進教學與實踐的深度融合,建立實驗基地、實踐基地,使得教學的內容和方式與社會的法治實踐保持密切的關系。推進教學的實踐化,使法學人才培養植根于社會,也使社會實踐不斷滋養法學教育。為保證創新的效果,提升創新的效率,要在不同法學教育單位之間加強合作,相互借鑒,取長補短,不斷提升教學水平。
法學教育要堅持守正創新、踔厲奮發、務實推進,才能夠培養出可堪大用、能擔重任的棟梁之材,培養出中國法治發展尤其是開放發展、走向國際舞臺中心所需要的高水平法治人才。
(作者系吉林大學法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