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份警示教育學習資料】用好身邊案例做實警示教育
二十屆中央紀委三次全會對縱深推進“不想腐”作出部署,強調創新警示教育方式,深刻剖析典型案例,建立健全以案說德、以案說紀、以案說法、以案說責機制,推動形成廉榮貪恥的社會氛圍。山東省聊城市紀委監委把開展警示教育作為落實全面從嚴治黨戰略方針的重要內容,充分發揮警示教育在一體推進“三不腐”中的重要作用,將查辦的違紀違法典型案件轉化為警示教育資源,以身邊案教育身邊人,持續涵養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
突出分層分類,做實精準施教。警示教育不能“大水漫灌”,只有突出精準性才能增強震懾力。市紀委監委堅持邊辦案邊警示,透過業務看政治、透過問題看成因、透過現象看本質,深刻揭露案件背后理想信念動搖、紀法底線失守的墮落軌跡,剖析類案背后的特點、規律、原因,讓受教育者受到震撼。根據不同縣(市區)、部門(單位)的突出問題和階段性特征,分層分類、因地制宜開展警示教育。緊盯“關鍵少數”,選取近幾年來查處的嚴重違紀違法典型案件,編輯制作警示教育片,并在全市警示教育會上通報各領域違紀違法典型案例。緊盯行業系統,指導各級各部門(單位)結合本系統本領域特點剖析典型案例,談危害、說教訓、挖根源,做到見人見事見思想。針對基層黨員干部,指導各鄉鎮(街道)針對酒駕醉駕、交通違法、違規套取惠農補貼等多發違紀違法問題匯編案例、剖析警示,推動黨員干部不斷增強紀律規矩意識。
堅持效果導向,做活現場教學。警示教育要“冒熱氣”“有人氣”“接地氣”,才能真正觸及靈魂,起到震懾、警醒、啟示、教化等作用。市紀委監委緊盯日常工作中的廉政風險點和問題易發多發的關鍵環節,開展多層次、場景化、沉浸式教育,以可看、可聽、可感的方式,說深說透腐敗墮落的關鍵點、風險點,讓警示教育“活”起來。市廉政教育館創新布展形式,針對不同層級、行業觀展群體制定個性化講解方案,提升警示教育匹配度和針對性。加強與司法機關協作聯動,依托聊城監獄開展實景教學,通過實地參觀、聽取職務犯罪服刑人員“現身說法”等方式,警醒黨員干部知敬畏、存戒懼、守底線。選擇人員層級相近、崗位職責相似、行業領域相同的案例,組織黨員干部旁聽職務犯罪案件庭審,將庭審現場打造成為紀法警示教育和紀檢監察業務培訓的“雙課堂”,讓黨員干部“零距離”、面對面接受警示教育,使警示教育直達心底、震撼心靈。
注重統籌結合,做細正面引導。市紀委監委堅持正面引導和反面警示相結合,充分挖掘本地紅色資源、優秀傳統文化資源,將歷史文化積淀中的廉潔基因、紅色基因等融入警示教育,常態化開展理想信念教育和黨性黨風黨紀教育,傳承好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著力營造和弘揚崇廉拒腐、尚儉戒奢的良好風尚。和相關部門密切協作,進一步挖掘孔繁森精神的新時代內涵,打造“孔繁森的黨紀觀”等主題課程,教育引導黨員干部切實養成紀律自覺。持續打造“清廉水城”廉潔文化品牌,深度挖掘傳統文化中的豐富廉潔元素,以廉潔文化“小氣候”溫潤風清氣正“大環境”,引導廣大黨員干部愛國傳家,弘揚清風正氣。實踐中,陽谷縣充分利用家門口的紅色資源,制作《劉鄧大軍強渡黃河的紅色記憶》《用不滅的紅色火種鑄就清廉底色》等系列微視頻,以革命先烈嚴守紀律規矩的事跡進一步強化黨性黨風黨紀教育。
健全完善機制,做深以案促改。市紀委監委持續健全完善警示教育機制,打通監督檢查、審查調查、整改治理、警示教育各個環節,形成環環相扣、貫通協同的工作機制。完善以案促改機制,把開展警示教育情況納入日常監督、政治巡察重要內容,督促案發部門(單位)黨組織在一定范圍內召開警示教育會,把案件從處分決定“一張紙”向警示教育“一堂課”、整改提升“一串事”延展深化。推動各派駐紀檢監察組、監督檢查室以參加黨委(黨組)會議、列席理論學習中心組集體學習研討等方式,進一步壓緊壓實主體責任,精準監督指導各縣(市區)各部門(單位)黨組織把警示教育納入黨建工作內容,針對本地區本部門存在的突出問題和苗頭性、傾向性問題及時開展警示教育,堵塞制度漏洞,強化監督管理,使警示教育成果固定化、持續化、長效化。
(本文刊載于《中國紀檢監察》雜志2024年第19期,作者:山東省聊城市委常委、市紀委書記、市監委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