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東方大國。中華民族以自己的勤勞和智慧,曾經創造出輝煌燦爛的古代文明,對人類的發展作出過重大貢獻。從1840年開始,中國逐漸喪失獨立的地位,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中國人民進行了一系列反對外國資本一帝國主義和本國封建統治的不屈不撓的斗爭。中國共產黨就是在這樣的歷史大背景下產生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社會和中華民族的兩大歷史任務
19世紀初,當中國處在封建社會晚期時,西方資本主義正在迅猛發展起來,向外實行大規模的殖民主義擴張。古老中國遇到空前嚴重的挑戰,面臨極其深刻的生存危機。1840年,西方頭號資本主義強國英國發動侵略中國的鴉片戰爭。隨著外國資本一帝國主義列強的侵入,中國社會的發展脫開原有的軌道,發生了兩個根本性的變化:一是獨立的中國逐步變成了半殖民地的中國;二是封建的中國逐步變成了半封建的中國。資本一帝國主義列強通過對中國的多次侵略戰爭(其中著名的有1840年至1842年英國侵略中國的鴉片戰爭, 1856年至1860年英法聯軍侵略中國的第二次鴉片戰爭, 1884年至1885年法國侵略中國的戰爭,1894年至1895年日本侵略中國的戰爭, 1900年八國聯軍侵略中國的戰爭)和其他方法,掠奪中國的領土,勒索中國的“賠款”,在中國的土地上劃分“勢力范圍”、設立租界、駐扎軍隊,利用不平等條約賦予的特權控制中國的通商口岸、交通線和海關,進而操縱中國的財政和經濟命脈,支配中國的政治,使中國在經濟上和政治上處于半殖民地的地位,嚴重損害中國的主權,威脅中華民族的生存,障礙阻止中國政治、經濟和社會的進步。因此,反對外國資本一帝國主義,推翻它們在中國的統治,就成為近代中國革命一個最根本的任務。外國資本主義的入侵,促使中國封建社會逐步解體,民族資本主義有了初步發展,中國政治、經濟、文化生活中出現了一些新的因素;
▲清未反映列強侵略中國形勢的《時局圖》(作者佚名)。圖中熊代表沙俄,虎代表沙俄,蛇代表德國,蛤蟆代表發過,太陽代表日本,鷹代表美國。但是,在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壓迫下,中國資本主義發展緩慢,力量軟弱,大部分與外國資本一帝國主義和本國封建主義有著干絲萬縷的聯系。而封建剝削制度的根基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和地主對農民的剝削依然在中國社會生活中占著支配的地位。占農村人口不到10%的地主,占有60%-70%的土地:而占農村人口70%的貧農連同雇農,卻沒有或只占有少量土地。無地或少地的農民不得不租種地主的土地,并把自己收獲物的四成、五成甚至六成、七成作為地租交給地主。在這樣的經濟基礎上,社會的上層建筑只能仍由封建主義占支配地位。近代中國封建制度的政治統治,在辛亥革命前表現為皇帝和貴族官僚的專制政權,在辛亥革命后表現為封建軍閥官僚統治。“三綱五常”等舊禮教依然牢牢束縛著許多人的頭腦。因此,反對封建主義,推翻其經濟基礎和政治統治,就成為近代中國革命又一個最根本的任務。由于近代中國處于資本一帝國主義列強的爭奪和間接統治下,辛亥革命后,帝國主義列強分別支持中國不同的軍閥割據勢力,使中國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陷于分裂狀態。在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雙重壓迫下,中國的廣大人民,尤其是占中國人口絕大多數的農民,日益貧困化以至大批地破產,他們過著饑寒交迫和毫無政治權利的生活。中國人民的貧困和不自由的程度,是世界所少見的。因此,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這些就是近代中國社會的主要的矛盾。而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乃是各種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這些矛盾的斗爭及其尖銳化,就不能不造成日益發展的革命運動。偉大的近代中國革命,是在這些基本矛盾的基礎之上發生和發展起來的。

中國曾經創造出燦爛的古代文明,對人類作出過較大貢獻,到近代卻大大落后了,淪落到如此悲慘的境地。“其原因:一是社會制度腐敗,二是經濟技術落后。”這就是說,為了使中國在世界上站立起來,而且站得牢固,為了使中國人民擺脫貧窮落后的境遇,過上自由、富裕和幸福的生活,并在此基礎上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就必須改變帝國主義、封建主義聯合統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制度,爭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就必須改變中國經濟技術的落后面貌,實現國家的繁榮富強和人民的共同富裕。這是鴉片戰爭以后中國人民必須完成的兩大歷史任務。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富裕,這兩者是互相關聯著的。前者為后者創設前提、開辟道路。因為不首先進行革命,以爭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就不可能實現國家的繁榮富強和人民的共同富裕,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